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涛涛洪水,村民的狂欢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涛涛洪水,村民的狂欢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涛涛洪水,村民的狂欢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13日  作者:羁中马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羁中马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二天清早李龙就开车来到了小海子。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杨老六已经赶着牛羊来到了堤坝下面,显然他很早就吃完饭,上班时间比收购站还早些。

太积极了让李龙都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这算不算周扒皮?

李龙和他打了个招呼后,便上了堤坝去看洪水。

其实不看也能猜到——下车的时候他就看到闸门子下面正往外喷涌着洪水,显然这洪水量非常的大,一时半会儿是退不了的。

“小龙啊,这洪水可不小。”杨老六拿着赶羊鞭子跟着上来说道:

“看着这水,要不是闸门子打开了,今天早上说不定就把坝给淹了……队里那些干部也不知道在干啥,这水都这么大了,昨天也不知道把闸门给打开。”

他说的是堤坝东北角那个给全队田地浇水的闸门。

那个闸门上了锁,钥匙在队长和管水员那里。李龙昨天看水没那么大,就只是把底坝的闸门提上来,没去给队里说,觉得应该没啥问题。

现在两个闸门都放开了,李龙便问道:

“杨叔,你给队里说的?”

“昂。我昨天放完羊回来,就去把军娃子给说了一顿。他这个队长现在管事没以前那么积极了,既然当了队长,就不能成天想着赚钱嘛。”虽然分田到户好些年了,但杨老六的思维里,队长还是应该把队里全面建设都抓的。

“闸门是晚上提起来的?”

“嗯,我给他说完,他开着车带着我过来看了看,然后就把闸门子给提起来了。”杨老六挺得意,呲着牙说道,“军娃子开车快得很,不愧是当过兵的。”

现在水面比昨天略低一点,这是两个闸门都开的原故。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洪水稳定下来,不会对北坝造成什么危害。

只是这一场洪水下来,又有不知道多少鱼多少螃蟹被冲走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李龙也无所谓,反正水是必须要放的。

和杨老六聊了几句,李龙便开着车去了李家。

大哥还没出门,正在准备茶水和干粮。

开康麦因出去收麦子,通常一收就是一天,有些主家会留下来吃饭,有些则不管。

所以水和干粮是必带的,当然也可以在附近找个商店随便买点吃,但李建国他们不习惯买东西,吃家里饭吃习惯了,也不喜欢乱花钱——能带饭的时候去买东西吃,在他们看来就是乱花钱。

“大哥,今天去哪里割?”

“马场湖,那边有几家子前天就给我说好了。他们那边的麦场少,面积还小,几家凑一块不好打场。想着今年早早把麦子割了,然后干其他事情呢。”

马场湖那边种的麦子、稻子都有,在四队这边已经不种水稻的时候,他们还坚持一直种到差不多到2000年前后,然后慢慢都改种了棉花。

“熟人的话,那还能混顿饭吃。”李龙开着玩笑,“你和俊峰都去?”

“都去,两台机子干得快。”虽然这几天干活晒得黑黑的,身上麦芒啥的也粘着不少,露出来的皮肤上横七竖八都是红印子,想必很辛苦,但收获也不少。

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两台康麦因割麦子的钱就已经差不多快一万了,后面还有不少呢。

如果按李龙所说的机器的价格来算,这一个麦季差不多就能赚一台机子下来。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李建国开了两年的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对机械原理懂一些,但对康麦因就不咋能搞明白了。

现在机器用的顺手,但他也怕出故障。真要出故障了,他修不了,就只能去找农机修理厂的人,光修理费恐怕都不会低。

不过这都是必须要冒的风险,谁能保证啥事都一帆风顺呢。

机器开动,李建国打头,李俊峰在后面上了机子跟着走。这康麦因是自走式的,虽然速度不快,但不需要有拖拉机拖着走,也算是便利。

其他几个青壮都羡慕的看着李俊峰。能开机子,赚的钱自然也多,不过他们知道李家的机子会越来越多,机会也会更多。

比如后面陈前进和李俊贤也带着水和干粮上了机子。

陈前进是开着大马力拖拉机去队里犁地,李俊贤则是开着小四轮拖拉机带着收割机去割麦。

虽然李家有了康麦因,但收割机也没丢下,仍然有人希望用收割机割麦,因为这个便宜。

等机子都走了,剩下的人就开始去麦场,装麦的装麦,打场的打场。

李家自己的麦子虽然不用打了,但麦子要堆在场上扬、落,占地方。别人打场的时候,他们自然也要帮着过一过,不过也说好了,等明年的时候,李家人就不来打场了。荫场的时候会来,打场的人可以用他们家的铁滚子,算是提供帮助了。

这一点别人自然也没意见,毕竟李家以后都用康麦因收麦,扬落的事情,哪怕不用场,在自家院子里也能搞,不过就因为麦子比较多,所以才在场上。

荫场的时候人家也在干活,这时候不一起打场也正常。

陆大嫂在麦场上感慨着,照这样下去,以后这麦场的用处就越来越小了。

有人不同意。

“那康麦因收麦是方便了,但没了麦草和麦尾子,以后用这东西的时候,哪里整去?以后不拓土块了?拓土块那不是必须得用麦尾子?就算不拓土块,麦尾子还是好饲料哩。”

“照李家这样的发展,以后还拓啥土块?人家是要用砖的。”有人反驳,“说不定以后这房子都不一定能住成了。人家养牲口都用糖渣当饲料,看不上这麦尾子。”

话是这么说,其他人倒也没反驳。李龙现在赚多少钱别人不清楚,但一台一台的先进机子往家里拉,咋说也得几十万吧?

说不定更多!

更多的钱,村里人已经无法想象了。

不过平时看李龙并没有什么变化,该打招呼照打招呼,所以村民们也没太多的感慨,人家的钱和自己有关系,也不可能到自己兜里,还是踏踏实实赚自己的钱吧。

李龙没去麦场上,他把昨天回去的时候顺便买的西瓜取了下来,问刚忙完的老娘和大嫂:

“要不要切个西瓜?”

明明昊昊是很希望吃瓜的,但梁月梅说:

“太阳还没升高,现在不吃,等上午吧。现在吃太凉了,娃娃肚子不舒服。”

“行。强强,你带着弟弟们把西瓜搬着放到床下面去。”

“好啊。”李强开心得很,带着明明昊昊搬西瓜去了。他还贴心的让明明昊昊抱小西瓜,一部分放父母的床下面,一部分就拿到自己的床下面放着。

虽然平时吃西瓜全家一起,但想着自己的床下面也有西瓜放着,就挺开心。

李龙则在院子里和老娘聊天。杜春芳很开心,絮絮叨叨的说着最近两天的事情,抱怨明明昊昊跑得太快,她想跟都跟不上。

还说两个孩子现在都说普通话,自己说的话他们有些都听不懂,还得解释好几遍。

还说强强平时一带就是一帮孩子一起玩,跟孩子王一样。

说话的时候,就有五六个孩子已经到了院门口,喊着李强,这时候孩子还是挺大人的话,按辈份来——对着李强有的喊叔,有的喊哥。哪怕年纪差不多,喊叔的也不会觉得丢人。

李强刚好从屋子里出来,看到人后,便对梁月梅说道:

“妈,我带着明明昊昊他们出去玩了啊。”

“去吧,看好啊,别让他们伤着了。”

“我知道了。明明,昊昊!快出来,咱们去玩了!”

一帮孩子呼呼啦啦的就离开了。

一阵风一样。

李龙恍惚着,感觉上一世李强好像就是孩子王,带着一帮孩子做了不少的事情。

有些事情会因为自己的出现而略有改变,有些事情则不会。

李娟帮着母亲把早饭的事情收尾之后,就进屋学习去了。李龙知道最近顾晓雨又给寄来一些资料,李娟拿回来后就看,学习的钻劲倒是挺让人敬佩。

“嫂子,你得提醒娟,看书也要注意,别伤着眼睛了。”

“说过了,说了也不听。”梁月梅叹口气,不过总归是开心的,“知道学是好事,不过看着都有点魔症了。”

李龙点点头,照这个势头下去,考大学应该没问题吧?

县一中这时候一年考不上几个大学生。真考上了,估计全县都会轰动。

李龙去菜园子里看了一下菜,辣子豇豆什么的能吃了,洋柿子还要等等,黄瓜也不错,他移回来的几棵果树也结上了果子,眼下还是青蛋蛋。

正看着的时候,突然就听到地面的震动声音,随后看着李强一马当先,后面跟着许多娃娃,明明昊昊竟然能跑在李强身后,速度很快,很利索,处于队伍的第一梯队。

“小叔!叔!东面……发大水了!东大沟三个水库直接都被洪水冲垮掉了!他们说有好多鱼……咱们逮鱼去吧?”

说完热切的看着李龙。

“啥?真的假的?”李龙听着也是吓一跳。东大沟那边有上中下三个水库,水是从塔西河那边过来的。

每年东大沟里都会过洪水,但水量不算大,提起闸门就能把洪水放下出去,加上距离又远,所以李龙没怎么关注。他的关注点都在小海子,那边没怎么去过。

“真的!成海他们家麦地就在东大沟边上,他爸刚去地里就跑回来了说的这事。现在好多人都过去了……”

“过去干啥?”

“逮鱼啊!三个水库啊,那得有多少鱼啊……”李强的目光里满是希冀。

“行,那走,去看看。”李龙说道,“你和明明昊昊准备上车。对了,你先别过去,到麦场上把你那几个堂哥侄子叫过来,说我们看看能不能逮上鱼。”

李龙想起来自己车子里放着的拉网,这不是现成的嘛。

很快,李俊海他们几个就回来了,听说要去逮鱼,一个个都很兴奋,不过还是看着梁月梅没开口。他们是李家雇过来的帮工,该干活的,这时候出去逮鱼,还是得主家同意才行。

“小龙都说让你们去了,那就去吧。”梁月梅自然没意见,大头的活已经干完了,公粮都交了,现在麦场上堆的都是剩下的准备自家吃的和存的麦子。

晚上有人睡在麦场上看着,白天人多,也不怕。

这几个一下子忽忽拉拉的就要上嘎斯车。

“嘎斯车坐不下,咱们开面包车。”面包车让李龙已经开回来了,他说道,“还有明明昊昊,还有网。这嘎斯车空间小,咱们还是别挤了。”

“好好好。”几个人立刻就转向面包车。

李俊海还拎了把斧头。

“嘿,我想着弄拉网,咋说也得砍个木头吧。真要能搞鱼的话,那没斧头可不行。”

“对了,再拿几个棒子。”经他一提醒,李龙说道,“我去拿几个袋子。真要能搞到,用袋子装鱼!”

“小心点,让明明昊昊别到水里面去!”杜春芳提醒着,“把抄网拿上!”

她其实也想去看看,但又怕李龙他们跑了空趟,就没开口。

“娟,你要不要去看看逮鱼?”李龙冲屋里喊了一声。

屋里的李娟犹豫了一下,站起了身,应了一句:“去。”

面包车开出去,超过一台台拖拉机、自行车,还有赶着驴车的人,来到了东大沟。

这时候沟边还没几个人,没到沟边的时候就听到了水声。

一路过来的都是往这里赶的。下车后,李龙叮嘱李娟李强看好两个弟弟,他则先一步到了沟边。

东大沟平时都是干的,里面长着许多的红柳和梭俊,还有小片的芦苇。有些时候会有人在这里面挖蘑菇——以前长过芦苇的地方,春秋两季会长蘑菇。

现在那些芦苇和低矮一点儿的红柳都被水冲倒了,只能看到一片绿色在水下摇曳。这一片水面有两三百米宽,按李龙的记忆,再对比现在的情况,估计水最深差不多在腰间。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眼前的水并不是很浑浊,他猜流下来的应该是水库里原有的水。

此刻李龙站立的位置在下水库下面的三四百米处,往右看过去,能看到下水库的北坝线被冲出三个大口子,洪水就是从这三个口子里出来的。

突然,岸上有人惊叫起来:

“鱼!大白鲢!”

李龙顺着那些人指的方向看过去,正好看到十几条白鲢落入水中。

他没看到这些鱼是怎么窜起来的,但能看出来这些落下去的白鲢一条差不多都是两三公斤重的。

不知道是水库里投放的鱼苗子,还是野生的同年鱼。

因为看着都差不多大,应该是同一年的。

“爸,鱼!”李龙又听到了明明的喊声,他望过去,这时候李娟、李强带着明明昊昊在浅水边上,那里有一群黑背的鲫鱼正逆流往上。

这群鲫鱼不大,不到一筷子长。

“叔,弄拉网吧,鱼可不少,而且怪大哩!”李俊海过来给李龙说。

“行。看水不是很深,这高度刚好可以弄。”李龙说道,“你们先把木头准备好,我看看……就那里吧。”

拉网不到三十米长,两头一绑,加上要余下当网兜子的,所以能拦的位置就不多。

李龙选了一块相对平坦、两边没什么草和灌木的地方指给李俊海看,那里是水往下游流的主要通过点,他让李俊海带着人先去打桩子。

李龙则把自己买的堵网拿出来交给李强,然后去找了两根直径七八厘米的粗树树子,折断后拿回来,找了一块平缓的地方,把堵网扎了下去。

网两头扎结实后,李龙又过去把网在水里理顺。

这里水深到膝盖,对明明昊昊来说,到大腿根子。

不过李龙没让他们到边上,让他们站在堵网的尾巴那里,水冲在那里,鱼也就到那里。

“娟,强强,你们看着明明昊昊在这里等鱼就行了。对了,给你们一个袋子,有鱼进去了,从后面打开结把它掏出来就行。”

有网挡着明明昊昊去不了深水区,再有两个哥姐看着,李龙就挺放心的。

把孩子们安顿好之后,李龙就去了拉网那里。

李龙他们把拉网弄好的时候,岸上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二三十个人。

村里不少人都来了——包括谢运东、陶大强他们。

拜李龙所赐,原来队里许多不吃鱼的,现在都已经开始学着逮鱼了。

毕竟逮到鱼后不光能吃,能送人,还能卖钱。这种无本买卖,哪个不喜欢呢?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自然就能干了。

谢运东和陶大强两个干脆下到水里,趟到拉边网上,一边看着水里的情况一边问李龙:

“这里面鱼咋样?”

“刚才看到十几个白鲢窜起来了,鱼应该不少,就是不知道都有啥品种。”

李龙弄的这拉网网眼是三指往上,小鱼直接过,大点的鱼才能留下来。

如果只有白鲢,那就亏大了。不过他觉得不可能只有鲢鱼,三个水库呢,肯定是应该有鲤鱼、草鱼和花鲢之类的。

“嘿!”那边有人惊叫一声,“有个大鲤鱼!”

包括李龙在内,看着拉网的人都有经验,大家把网兜子留了足够的弧度,这样的话鱼被水冲进来不容易出去。

那边人一喊,边上立刻过人去帮忙,两个人一起把那条大鲤鱼掏了出来。

“可真不小!”谢运东赞叹一声。

这条红头红尾的大鲤鱼足有四五公斤重,看着非常的漂亮。

七月水温不低,李龙他们在水里感觉不凉。这条大鲤鱼弄到岸上的时候,引起一片惊呼。

立刻就有人开始动作起来。

有人到下游平缓的地方下粘网,有些人则拿着抄网跳进水去,企图把水搅浑,看能不能再让一些白鲢窜起来。

还有些人拿着抄网则去了上游,在水库缺口那里寻找机会。

还有些人则和李龙一样,在沟里扯开了拉网——显然,能想到拉网的可不止李龙一个。

有不少孩子也过来了,大多围在李娟李强他们那里。

这时候四队的各家户虽然富起来了,但家里的渔具不可能准备太多,所以抄网什么的都在大人那里,小孩子几乎拿不到手。

李娟他们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狂欢地,偶尔能听到孩子们惊喜的声音,说明又有鱼进堵网了。

甚至还有几个大孩子主动帮忙,脱去裤子到堵网的上游,拿着树枝子帮忙赶鱼进网。

虽然抓到的鱼不是自己的,但这个时候,重在参与啊!

狂欢开始了。


上一章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