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利加,洛杉矶街头。
一家平平无奇的普通音像制品销售商店。
忽然有个年轻人踏着滑板来到店门口,熟练地脚尖一压,滑板听话地翘起,他顺手拎了,走进店门,“Yo,Man,有首歌叫《Baby》,来自《21》,有没有货?”
店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大胖子,闻言抬起头来,想了想,摇头,“NO!”
年轻人拎着踏板就要走,但店里忽然传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嘿!约翰,翻一下昨天到的货,油马泽法克不要一天天待在柜台里,理货!理货!我记得昨天那批货里,好像有张专辑跟数字有关!”
年轻人闻言停住,店员正嚼口香糖、闻言耸耸肩,走向至今还堆在店内一角的一大批捆扎严整的新货,刚拿起美工刀,眼角余光却忽然瞥见,就在旁边的一个空纸箱里,就丢着一沓十几张CD,那封面上的人着装怪异,不过看着挺酷的。
这个时候他倒是恍惚想起来,当时送货的时候,配货员好像是说,这张专辑是接下来哥伦比亚要力推的新人,所以就在一个标准箱之外,又给额外多配了十盒,当时老板也好,自己也好,好像都没在意。
“YO!21!耶,就是它!嘿,Man,卡木昂!”
年轻人接过去,马上喜上眉梢,“就是它!谢谢!”
于是付款,大胖子接过来一扫,眉头微挑,“新人定价19.99?哇哦!”
但掏钱的那个年轻人并不犹疑,掏出二十刀递过去,店员接了钱,敲开收银机,找出来一刀,顺手又抽了一根棒棒糖,一起递过去。
街区店,都是老主顾了,新碟九五折,就这个找钱法。
等年轻人走了,大胖子再次走向那一箱箱的新到货,尽管这里面注定了会有很多在摆上货架之后最多一个月,就被撤下来,而最迟两个月,他们会被退回发行公司,但至少现在,它们都是自己的工作。
结果刚整理出来一包,又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子进店,哇哦,很漂亮,居然也是来买《21》这张专辑的,顺嘴闲聊几句,也是听了一首叫《Baby》的歌。
据说这首歌相当好听,而且歌手在MV里跳的舞蹈很酷。
收银结束,继续回去整理,结果下一包,就全都是《21》了,于是大胖子高声问老板,要不要拆开一盘试听一下,这是日常,老板没意见。
于是他拆开了一盒,停下CD机,换了碟进去,结果第一首歌刚出来几秒钟,他整理新货的动作,就一下子停住了。
哇哦,好棒的前奏!
音量开大!
“哇哦!哇哦!哇哦!BOSS,我认为这小子会红的!”
店老板这时候也已经从货架深处走出来了,一脸的眉飞色舞,“耶!摇滚?不,不算摇滚,流行摇滚!好棒的旋律!”
没有新客人,两个人面面相觑地站在那里,一口气听到歌曲结束。
老板打个响指,“上货架!摆到第一排!”
但就在这个时候,第二首歌又开始了,俩人忽然就又被定在那里,“YO,这个也好棒!我都能想象到,如果我带这张碟去趴体,哇哦,她们会疯的!”
老板马上训斥,“ShutUp!Listen!”
“Herandmygirltheyu色dtobethebestofhomies!”
就这样,又是一首歌就这么听过去了。
老板摊手,“这小子马泽法克一定红!上货架!上货架!”
但是很快,第三首歌居然又他妈的开始了,俩人忽然就再次被硬控——开头还好,很舒缓的音乐,但紧接着,一种充满了讲述感,或者叫控诉感的硬核说唱开始了,更准确的来说,这张专辑听到现在,给两个人的感受就是,这个新人小子好像每一首歌都融合了多种风格,像这首,说是说唱,但也融合了HipHop,也即嘻哈,同时感觉上又带了点摇滚,或者叫说唱摇滚?
简直每一首都酷毙了!
两个人下意识地就跟着那棒极了的鼓点摇头,随着歌词被那个新人小子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力量倾泻而出,两个人都下意识地带着愤怒地皱起了眉头。
“法克!这小子是个他妈的天才!法克!”
“我发誓,我还从来没有听过这么酷的说唱!法克!马泽——法克!”
但就在这个时候,第四首歌居然又马泽法克的开始了。
哇哦,灵魂乐,似乎还融合了摇滚和R&B……
拿过CD盒子看一眼,它叫《Lo色Control》。
马泽法克!
这个马泽法克的世界上马泽法克怎么会马泽法克的有这种马泽法克的天才!
这不是个例。
纽约、费城、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温哥华……
4月15日下午开始,阿美利加和加拿大的很多电视台、电视网,播放了《Baby》的MV,很多大大小小的电台,也都推送了这首新歌,且基本都是不吝赞美。
花了钱的。
新歌都夸!
但他们如何称赞不重要,重点的是,《Baby》这首歌动感抓耳的旋律,和独有的极富青春感的歌词,以及MV里那独特的超酷的舞蹈,一下子吸引了超多青少年群体的注意,第二天,手里有零钱的少男少女们,就纷纷跑去家附近的音像店里去找这首歌,或这张专辑。
一张、两张、三张,很多张。
一个上午的工夫卖出去好多张,无论换了是谁做老板,都会下意识地意识到,这张碟最近有出货的势头,那显然啊,开一盒,店内循环播放,吸引潜在客源。
然而,一旦一张CD被打开,被放进CD机,就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每天都魔音灌脑一样听着各种各样的歌曲工作的音像店的老板、店长、员工们,反倒是首先被这张专辑给抓住了。
别的顾客如何,暂且不好说,一帮每天都听歌、听歌听到吐的专业卖CD的人,在下班的时候,几乎是人手一张CD,买回去了。
于是就在当天晚上,全阿美利加不知道多少个趴体上,这张碟一出场就直接镇住场子了——一帮爱听歌爱摇摆的阿美利加人直接疯了!
整张碟十五首歌,几乎没有一首是不好听的!
简直就是马泽法克的闻所未闻!
在全球音乐圣殿的欧美歌坛,歌手、歌曲,向来都以大交流、大融合而著称,很多歌手都绞尽脑汁地想要涉猎更多的曲种门类,试图把更多的新颖的风格和旋律混到一首作品里,以求做出自己的多元性和独特性,来吸引歌迷,也因此,在欧美歌坛,很多著名的大咖,都是很擅长做多种风格混搭的。
最典型的,迈克尔·杰克逊就很爱把流行、摇滚和R&B进行混搭,并且做出了很多超级牛逼、超级红的作品,一步步成就了全球流行天王的地位!
可即便是他,涉猎也绝对没那么全!
即便是他,混搭得也并不比这张专辑更出色!
流行、摇滚、说唱、嘻哈、R&B、电子乐、灵魂乐、朋克、放克……
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是欧美乐坛喜欢的,有人玩出了些名堂的东西,这张专辑都在玩,而且每一种都玩的出神入化,几种风格混搭在一起,浑然天成而又妙不可言——节奏、旋律、编曲、乐器、演唱,每个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而又迅速入迷,不知不觉间就开始惊为天人!
嗯,事实上来说,这张专辑在上市的第二天,就开始失控了!
最初的第一天、第二天,很多年轻人会因为电视台播放的MV,又或电台推送的新歌而来,并且《Baby》这首歌,对青少年歌迷群体的抓取,也的确是一把稳的程度,但是偏偏,这张专辑在接下来的迅速热卖,却又很快就脱离了单纯一首《Baby》的拉动了——市场总是无比敏锐的、总是不那么听话的!
而直接跟歌迷群体频繁互动的音乐电台,对此反应最敏锐,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塞钱了,很多主播纯粹就是为了自己、为了节目,又或者说,单纯就是为了一份“先见之明”的口碑,以及讨好自己的听众群体,忽然就开始大力推送《21》这张上市没几天的新专辑!
甚至有主播开始吹捧起专辑封面上那个年轻人的“顶级穿搭”里所反映出来的哲学思考、历史思考和新的潮流了!
仅仅五天之后,各地城市有一个“谣言”不胫而走——唐人街上有店铺是卖那种军绿色带颗五角星的帽子的!
于是,一天脱销。
身为全球音乐圣殿的阿美利加,它的从上到下的唱片公司、发行公司、音乐电台、音像店、歌迷群体,一直到周边产品,整个销售链路的传递,就有那么快!
一张真正够出色的专辑要红起来,用不了几天!
短短几天的工夫,作为第一主打歌的《Baby》已经蹭蹭蹭地窜上了公告牌,而很多作品完全未经宣传、打榜,也是一路扶摇直上!
而当这一周公告牌公布,单曲榜上,《Baby》这样一首新人新歌,赫然高居第六名,而更可怖的是,细数前一百名大热单曲,《21》这张专辑竟然有多达七首一夜上榜——周五晚上八点的公告牌TOP100一经发布,顿时引起全美各大音乐电台的惊呼:新天王来了!
更有不知道多少音乐电台主持人直接断言:《Baby》下周一定是冠单!
但马上就有其他主持人持反对意见:《Baby》虽然是一首特别棒的青少年流行歌曲,但它要拿冠单,实力却有点不太够,反而是《21》这张专辑里的很多作品,现在只是还没有推而已,只要推一下,至少三首冠单起步!
于是吵作一团。
当然,吵也只是吵哪首歌更牛逼一点而已。
只要话题回到《21》整张专辑,大家的评价就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张神专!
就在阿美利加、北美,乃至欧洲、拉美地区,都近乎同步涌起《21》热潮的时候,甚至就连扶桑那边,都有不少专业的乐评人、专做英文歌的音乐电台,在开始猛吹《21》这张专辑的时候,港港和湾湾这边,却反响不大。
媒体也吹,职业乐评人、音乐人,有些人不屑,但也有很多人吹。
写文章吹,上电台做客吹,电视节目上黄占都大吹特吹。
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用,歌迷不大买账。
街头的随机调查问卷,承认是林见鹿的歌迷、并且买了《冷酷到底》的,占59,一共高达754人,但是对林见鹿首张全英文专辑《21》感兴趣的,立刻锐减至只剩184人,愿意去买、或已经买了的,嗯,只剩下44人。
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比例。
而就在这个时候,林见鹿单人小包,低调地在机场落地,坐上了兴致勃勃赶来接机的梁泳琪的宝马车,一路奔酒店而去。
稍事修整,晚上跟林清霞、梁泳琪,呃,也算小三口吧,一起吃了顿饭。
第二天就去看房子。
无论是北美也好、欧洲也罢,又或日韩、港台,专辑上市的表现如何,出货速度如何等等,他是一句都没问,完全不关心的样子。
葛福红本来整理和预备了很多各地的市场反馈,想在看房子的路上说,但一看林见鹿这架势,她有点莫名震撼,说不出来了——完全没见过这个样子的艺人!
在她看来,林见鹿啊,多聪明的一个人,他这肯定不是真的不关心啊!但是又很显然,他对自己的作品的底气,足到了让他就是可以不关心啊!
于是不说,陪他看房子。
预备了一共六套房屋,全都是好地段、大宅子。
葛福红去过林见鹿在台北的那栋大屋,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房子。
选的每一栋都很符合林见鹿的审美。
最后定下了一套半山的独栋别墅,占地大概不到三亩的样子,按说不小了,但因为在山坡上,房子也是依山而造,所以,虽然环房子一周有很多私人的花园面积,但是却不规整,感觉上就有些不够大——但依然售价昂贵!
房子建筑面积600平出头,原房主的装修中规中矩,中规中矩在很多用料是砸了钱的,但审美品位就略有点叫人瞧不上眼——搞些摆件、桌椅、挂画之类的对冲一下,还能勉强接受的程度!
买这种二手房屋嘛,图的就是有装修,省时间了,稍加修整直接入住!
要价1.45亿港币,大概就是24万港币一平米的价位了。
比照市场上普通楼房的售价,大概是四到六倍的差价。算是独栋别墅的正常价位区间了——甚至有些偏低,因为这里是半山别墅,港港著名的豪宅区。然而,嗯,回归在即、时局特殊,这个价格依然大有砍价余地。
看中了,砍价的事情就交给葛福红和房屋经纪了,当天傍晚时候,价格谈拢,1.18亿港币成交——从时间上来说,是首都时间4月18日的傍晚,纽约那边美东时间的4月18日早上,《21》在过去的两个夜晚,已经出现在了阿美利加和加拿大不知道多少年轻人的趴体上,而从昨天开始,全球各地的音像品店、超市专柜,都已经出现了忽如其来的爆炸式的销量增长了!
无数的阿美利加、加拿大、欧洲的音乐电台主持人、乐评人、职业音乐人,已经在兴奋地大声喊出“神专”这个字眼了,港港这边当天晚上的娱乐报纸,刊出的头版头条却是——《新专失意寻常事,笑携二美买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