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第九百六十九章 大军围城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列表 >> 第九百六十九章 大军围城

第九百六十九章 大军围城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贼眉鼠眼 | 世子稳重点 
刘泽宁很幸运,在他生命即将终结的最后一刻,等到了皇城司的赵歙。

或许是老天垂怜,不忍见忠臣陨落,天道无情,终究给人留了一线生机。

下邑县仍然很乱,当地的厢军和乡军团练都出动了,从各地调集来的数万人马围住了两座县城,但只是围城,并未攻城。

不是他们不敢,而是朝廷有令。

应天官场如此糜烂的情况下,官家和朝堂已经不能相信本地官府和厢军了,平定民变由汴京殿前司兵马接手,狄谘率领的禁军兵马已在路上飞驰。

下邑和楚丘两县被乱民占领,没等朝廷兵马镇压,他们的内部已经乱了。

民变是冲动的选择,冲动之后终究是要恢复冷静的。

人一旦冷静下来后,便被自己冲动的行为感到后悔,尤其是冲动之下竟然干出了造反的事,乱民都是普通百姓,谁能不害怕?

占了两座县城,已经是倒反天罡了,面对城外数万厢军和乡军的围城,城内的乱民惶恐不安。

故意煽动蛊惑百姓,发起民变的豪强地主,不知何时竟失踪了,城内群龙无首,乱民们没有主张,于是商量推选一位首领来领导大家。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没有人肯当这个首领,被人提到名字就倒地撒泼,打死也不肯,抽签抓阄也不干,有人索性直接开骂,说自己不过是个看热闹的,无辜被你们裹挟入城,我本是清白良善顺民……

这些乱民尽管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基本的王法他们还是知道一点的。

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干的是造反的事,如果当了这群人的首领,或许暂时手中有权,无限风光,可一旦被朝廷军队破城,这个首领就是被诛九族的下场。

不干,这首领打死也不干。

过不了几日,朝廷军队破城,自己还可以解释是被无辜裹挟,当了首领可就连辩解的理由都没有了。

没人幻想过成功,这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时代不同了,听说朝廷军队装备了一种名叫“火器”的东西,这种武器无坚不摧,宋军就是靠它把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大宋从此扬眉吐气。

穷凶极恶的辽军在火器之下都走不了几个回合,他们这群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的乱民算老几?能挨得了几发?

他们甚至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靠的是锄头,铁耙这些农具占领的县城。

赵歙领着皇城司暗部的属下,在距离下邑县不远的山神庙,将高烧昏迷的刘泽宁悄悄地接走,路上简单治疗后,紧急送往汴京。

而此刻的应天府城内,韩忠彦的马车已经到了。

随同韩忠彦一起来的,还有千名殿前马军司的禁军骑队,他们手执火器,骑马紧紧护侍在韩忠彦周围。

迎接韩忠彦的南京留守李淮站在城外,看这场面和架势,心中不由沉到了谷底。

京中文官出巡地方,官职再大,朝廷也不可能派千名骑队护卫。

韩忠彦是监察大夫,论品阶与当朝宰相相当,可他也没这个资格,这种排场除非官家出巡才有。

可这次韩忠彦偏偏带了这么多人来,说明什么?

说明官家和朝廷对应天府官场起了疑心,从而有了戒心。

李淮领着应天府官员,面不改色地站在城门外,朝韩忠彦躬身行礼。

韩忠彦眯眼打量着李淮,将他的模样深深记在心里,然后点了点头。

“李留守免礼,本官奉旨巡察南京,所为何事,想必你清楚吧?”韩忠彦淡淡地道。

李淮躬身道:“是,下官请罪,下官万死,南京辖下下邑县民变,是下官之罪。”

韩忠彦语气渐冷:“下邑楚丘两县被乱民所据,此事不必着急,朝廷已派禁军平息,乱民归降就在这两日,本官要知道这场民变是如何发生的,它为何会发生,希望李留守能给本官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淮小心地道:“下官在送往汴京的奏疏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韩忠彦眯着眼,缓缓道:“李留守的意思,是监察府的刘泽宁激起的民变?”

李淮垂头默不出声,但他的沉默已经回答了一切。

韩忠彦再扫视其他的应天府官员,见他们也垂头不语,显然默认了这个说法。

韩忠彦不由冷冷一笑,道:“是非曲直,终有定论。朝廷禁军兵马已对下邑楚丘形成合围,民变即将平息,事情的真相也将水落石出。”

李淮忍不住道:“韩大夫的意思,是不相信下官和应天府官员所说?您不能因为刘泽宁是监察府的官员,便存偏袒包庇之心,未免有失公正。”

韩忠彦点头:“‘公正’要有理有据,不能因为你的一道奏疏就什么都信了吧?本官此来,就是查实证据,这也是官家的意思。”

二人刚见面,场面便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李淮深吸了口气,不再谈这个话题,恭敬地请韩忠彦入城。

韩忠彦却摆了摆手:“本官住在城外禁军大营,有事可来大营面议。”

李淮有些吃惊,脸色愈发难看。

连城都不入,显然韩忠彦对他的戒心很深,现在李淮已能确定,他送去汴京的奏疏说服力并不高,官家和朝廷已经起了疑心。

“李留守,还有一事,也是官家的旨意,半个时辰内,请将应天府及辖下七县的户籍,人丁,田亩,财赋等账簿准备好,本官的随行文吏要查看。”

李淮和应天府官员悚然一惊,面色苍白地看着他。

没等李淮反应,韩忠彦已转过身,对着一名随行护侍的禁军指挥沉声道:“烦请将军遣五百将士入府衙,督促官员将一应账簿取来,半个时辰内必须全部办妥。”

说完韩忠彦再次深深地看了李淮一眼,正要转身离去时,却见一骑快马飞驰而来。

韩忠彦停下了脚步,眯眼看着来骑。

骑士在韩忠彦面前停下,下马抱拳道:“禀韩大夫,皇城司传来急报,他们已在下邑县城西北十里外的山神庙找到了刘泽宁,他还活着,只是高烧昏迷,人已紧急送往汴京。”

此言一出,只听身后扑通几声,几名应天府官员竟无法控制地瘫软在地,脸色惨白且绝望,努力想要站起来,却发现浑身已没了力气。

李淮也吓得快瘫软了,这个消息对他和应天府官员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刘泽宁居然没死?

民变发生之时,数百人围攻他和数十名禁军,那样的情势下,他怎么可能没死?

李淮也绝望了,此刻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大势已去。

韩忠彦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他的眼中闪过几分惊喜,看着李淮苍白的脸色,捋须缓缓道:“李留守,记得你的奏疏里说,刘泽宁当场死在乱民拳脚之下?”

李淮讷讷不能言。

韩忠彦冷笑道:“本官说过,是非曲直,终有定论,忠奸自有天鉴。”

“下邑县的民变究竟是何原因,真相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你我安心等着吧。”

下邑县城外已是一片兵荒马乱,县城里的乱民早已混乱不堪。

两万余乱民占据县城后,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带头的首领,更没有统一调度的粮草,根本没人管吃喝,乱民们于是分成了两派。

一派变得穷凶极恶,在城内大肆纵火抢掠,这些人变成了真正的叛军。

另一派却是纯粹是投降派,趁着没人注意,纷纷从城墙上往外爬,悄悄地爬下城墙,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悄无声息地回到家乡,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短短两日内,下邑县的乱民已少了一万来人,这些人算是比较理智的,知道后果何其严重,不惜冒着掉落城墙摔成残疾的风险,逃出了这座城池。

县城的混乱并没有持续太久。

乱民占领县城的第三日,城外来了一支兵马,密密麻麻足有数万人。

这支兵马装备精良,将士们披甲戴盔,人人手执火器,列出整齐的阵型,从四个方向将下邑县城团团围住。

为首的将领神情冷峻,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下邑县的城墙,以及城墙下那扇单薄得可怜的城门。

县城的城墙其实是颇为简陋的,大多是泥土夯实而建,更何况下邑县深处大宋内地,基本没遭受过战火洗礼,在城防这方面更是形同虚设。

为首的将领正是狄谘,赵孝骞亲自委任他来平息民变。

随着两万汴京殿前司兵马的到来,下邑县城里的乱民更慌了,看着城外阵列整齐,旌旗飞扬的朝廷正规精锐,城内的乱民们惊慌失措。

许多人不顾危险,拼命地攀爬城墙,试图逃出城外,更多人则放下了充当武器的农具,蹲在城墙根下,整座城池的乱民,竟没有丝毫的抵抗意志。

面对狄谘麾下这支精锐的禁军,乱民们再不知天高地厚,也很清楚这根本不是自己能抵抗的。

放弃抵抗,或许朝廷仍会治罪,运气好说不定能活命,毕竟法不责众。

但若是拿起武器抵抗,那就真会定性为叛军了,朝廷杀你没商量。

大军围城,没有丝毫耽搁,当两万禁军对下邑县形成合围后,立马挥手,将士们推出一门红衣大炮。

在乱民们惊恐的注视下,红衣大炮的炮口径自瞄准了那扇单薄可怜的城门,引线点燃,轰地一声巨响,城门被破开了一个大洞。

随着城门被破开,乱民们仅剩的一丝侥幸念头终于彻底被掐灭了。

几名禁军骑士骑马围着城墙外飞驰,一边策马奔跑,一边厉声大吼。

“城内的乱民听着,朝廷王师至矣,将军令尔等马上出城投降,半个时辰后若仍有不愿出城者,朝廷视为叛贼,立斩不赦!”


上一章  |  世子稳重点目录  |  下一章